近年来,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以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为目标,以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为主线,坚定群众立场、聚焦监督本职、注重体系建设、狠抓落实见效,以高质效检察履职为己任,以打造“嘉和信润 检心护民”党建品牌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法治化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新路径,绘就矛盾化解新“枫”景。
聚焦重点领域,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扎实推进“检护民生”“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积极创建文明规范信访接待场所,结合专项行动,设置“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窗口”“民营企业权益保护窗口”;与市教育局等十一家社会救助管理职能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建立完善检察机关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的实施办法》,在为张某某、白某某两名因案致贫困难妇女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的基础上,协调市妇联及其所在社区发放救助金、慰问金5000元,该案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司法救助典型案例;运用司法救助线索筛查模型,聚焦因案致贫和返贫的贫困户、退役军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困难妇女儿童等重点困难群体,将司法救助从“被动申请”变为“主动获取”模式;制定《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三农”工作促进乡村振兴的七项措施》,将检察工作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中谋划和实施,为建设幸福美丽、安居乐业的新农村贡献检察力量。
坚持一体履职,构建“一盘棋”信访工作格局
将信访法治化工作作为党组重要工作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每季度向院党组专题汇报信访工作制度,院党组定期研究、调度和督办两级院信访矛盾化解情况,督促两级院业务部门牢固树立“管业务必须管信访、抓条线必须抓信访”的思维定式和行动自觉;严格规范落实信访事项“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者结果答复”制度,确保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对受理的215件信访事项,均依法办理或移送两级院相关业务部门办理,回复率、答复率均达到了100%;建立健全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与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一体化处置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检察官首办责任制,推动工作联动、矛盾联调、优势互补,对受理的37件控告申诉案件,依法分流至办案系统,同步开展案件“全景式”审查,形成接收、受理、分流、办理、答复、化解闭环管理,形成风险预警、稳控和化解合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发挥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院领导接访下访
深化院领导接访下访、包案办理信访案件工作机制,制定《关于常态化开展院领导接访下访和包办信访案件工作的通知》,逐月制定并在网络和信访接待场所公示《院领导接访日程表》,今年以来,院领导接访下访70余次,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均得到了合理解决。院领导对包案化解的信访案件专题研究,率先带案下访、重点约访,确保真包案、真化解;今年以来院领导包案办理信访案件33件,促进了信访案件矛盾纠纷法治化实质性化解;聚焦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涉众金融等重点领域、校园安全、环境保护等扎实开展涉检信访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和化解,加强风险预警和防控,对摸排出的18件涉检信访案件,落实检察长包案办理制度,一案一策,制定化解方案。通过院领导包案办理信访案件,引领检察干警高质效办案,两级院检察人员办案理念、能力、作风发生了深刻变化,办案质效明显提升。

强化问题导向,绘就矛盾纠纷化解新“枫”景
加强协作配合,多元化解信访矛盾纠纷。主动邀请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律师、人民监督员参与释法说理、公开听证、纠纷化解,扎实做好信访人员思想疏导和息诉罢访工作,共同推进信访纠纷法治化实质性解决;发挥牵头作用,用好控告申诉法律监督“富矿”。制定《关于贯彻落实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申诉案件反向审视工作办法的措施》,实施“穿透式”“回炉式”“延伸式”审视,发布了《关于对2023年度两级院不起诉刑事申诉案件反向审视情况的通报》,刑事申诉反向审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优化线上线下信访接待平台,规范工作流程,在院领导接访、控告申诉部门干警常驻接访、部门负责人随机接访的基础上,创新两级院干警轮流接访工作机制,强化两级院干警为民服务意识,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