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业态网络诊疗行业迅速崛起,为公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售药前问诊流于形式、违规用药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网络诊疗行业的跨地域、线上化特点,传统监管手段往往难以适应,监管政策的滞后以及监管力量的不足,导致监管盲区频现,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带来隐患。嘉峪关市检察院以数字检察思维为引领,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责,依托最高检“食药安全益路行”专项监督活动,通过“数字检察+公开听证”工作模式,助推新业态网络诊疗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嘉峪关市检察院充分利用数字检察技术,依托“法律监督模型”,对网络诊疗行业进行全面、深入的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筛查、智能比对等手段,精准识别出电商平台内经营者违规销售处方药的相关线索。办案组先后前往相关诊所、行政机关收集数据和证据材料,并对案件线索进行现场核查。发现部分诊所以“预约诊疗和留药”的形式,在未开展诊疗活动的情况下、违规向消费者提供网络禁售药品,造成严重药品安全隐患,也扰乱了药品网络销售秩序。由于案件存在网络诊疗用药与药品销售等多方面问题,涉及多家行政机关职责,但因对医疗机构诊疗用药与药品销售行为之间存在认识分歧,导致对“预约诊疗和留药”形式销售药品监管出现“真空地带”。为进一步增强检察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督促各行政机关厘清职责,协同履职,形成监管合力,2月25日,嘉峪关市检察院就该案召开公开听证,邀请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组成的听证员及两家行政机关相关负责同志参加。

会上,承办检察官详细介绍了案件调查情况,展示了案件证据,并就与网络诊疗用药与药品销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了两家行政机关在该项工作中各自的职责和履职不到位的法律后果,并指出本市互联网诊疗行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参会人员围绕行政机关职责划分,就违法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进行充分讨论。最终,听证员进行集中评议后一致同意检察机关意见,由医疗机构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全市违规开展互联网诊疗、销售网络禁售药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监管。
会后,嘉峪关市检察院向医疗机构主管部门送达了《检察建议书》。
药品安全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嘉峪关市检察院通过技术赋能与社会共治的双向驱动,让“数据跑路”赋能“高质效办案”,不仅破解了新业态网络诊疗领域的监管难题,更以透明化、协同化的治理路径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下一步,嘉峪关市检察院将以本次听证会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能,灵活运用“法律监督模型”,持续跟进整改落实情况,以检察精准履职筑牢人民群众食药安全防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