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本院要闻 > 正文
本院要闻

【“三抓三促”行动·“铸忠诚警魂”活动】支持起诉助维权 检察温度暖民心

时间:2023-09-22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近年来,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支持起诉专项活动,以支持起诉做好“稳心”工作,持续为被欠薪农民工、婚内家庭暴力受害者等弱势群体提供支持起诉检察服务。2023年1-9月,市城区检察院持续推进民事支持起诉工作,针对侵害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案件,依法履行支持起诉职能,共办结民事支持起诉案件数32件,同比增长33%。其中涉及农民工讨薪案件30件,涉及被损害当事人追偿赔偿金案件2件,支持讨薪金额30余万元,充分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检察担当,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为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织起了严密的“防护网”。


一是内外联动

构建维护民生工作新格局

市城区检察院将民事支持起诉作为“民生检察”的重要内容,内部以检察一体化建设为契机,落实以民事检察部门为牵头责任主体,刑事检察、控告申诉等部门共同配合的线索移送、办案协作机制,全面发挥检察职能,协同推进,共同发力,提升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守护民生民利的实际效果。如市城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中,民事检察部门与刑事检察部门互联互动、密切协作,运用刑事手段严厉打击恶意拖欠薪资问题的同时,依托民事支持起诉职能为4名农民工追讨拖欠近三年的工资,维护了被欠薪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外部建立“检察+司法+行政”联动模式,与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法院、嘉峪关市劳动监察支队确定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检、法、劳动监察等单位就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情况反馈等方面达成共识,拓宽办案工作触角,构建多角度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格局,形成维护民生民利合力。


二是能动履职

形成支持起诉工作新常态

市城区检察院依托与市城区法院联合会签的《关于加强民事支持起诉协作配合的实施办法》,搭建了一条完整、高效的民事支持起诉案件办理绿色通道,为弱势群体撑腰的同时,避免了当事人非必要诉累。通过在市城区法院设立支持起诉岗,拓宽了民事支持起诉线索来源渠道,发现侵害弱势群体权益线索后,“面对面”了解矛盾症结,“点对点”宣讲检察职能,引导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支持起诉。对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或无法取得的证据,由检察机关运用调查核实权,联系相关行政机关帮助收集证据,并将取得的证据材料同《民事支持起诉意见书》一并提交人民法院。案件审理过程中,与法院及时通报案情,对证据材料作以说明,掌握案件诉讼阶段,并根据《实施办法》规定,必要时派员出席庭审活动,全面履行民事支持起诉中的检察职能,形成支持起诉工作新常态。


三是诉源治理

打造参与社会治理新路径

市城区检察院不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对弱势群体讨薪、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积极参与诉前和解。在受理支持起诉案件后,市城区检察院创新采取“背靠背”方式,对劳资双方分别“沟通号脉”,在倾听了解申请人诉求,疏导申请人情绪的同时,对被申请人进行讲情、说理、普法,化解双方矛盾。之后采取“面对面”协商,推动当事人和解,以“我管”实现社会治理的“都管”,促进诉源治理,实现“案结事了”。市城区检察院秉持“如我在诉”为民情怀,坚持找准症结化解心结。今年以来,市城区检察院通过运用“支持起诉+调解”工作模式,为支持起诉双方当事人搭建矛盾沟通化解平台,成功引导当事人进行自行和解,在三天内帮助8名农民工追索薪资近5万元,打通了农民工维权“最后一公里”,为民生民利护航,探索出了主动创稳、参与社会治理新路径。


四是提质增效

发挥支持起诉工作新效能

市城区检察院一方面坚持案件办理精品化,类案总结体系化,把挖掘归纳典型案例纳入日常工作,对成功经验、优良做法和工作成效及时总结分析,提升支持起诉案件办理质效,持续打造“支持起诉”民生品牌,提升了民事检察影响力。另一方面主动对接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组织开展听证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开展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通过普法宣讲、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向群众普及支持起诉等民事检察职能,用心听取群众意见,解答群众问题,提高群众对于民事支持起诉工作的认知程度,努力营造“检察走出去,群众走进来”的良性互动,积极发挥支持起诉工作新效能。



关闭

智能悬浮区